身為一個血液裡大概流淌著糖漿的吃貨,我對甜甜圈的愛,真的不是開玩笑的。每次經過麵包店,那金黃酥脆、裹著糖霜或巧克力的身影,總能讓我瞬間繳械投降。但說真的,外面買的雖然方便,價錢也不便宜,而且常常甜得有點過頭。後來我就想,乾脆自己動手做做看吧!沒想到,這條甜甜圈做法的研究之路,充滿了驚喜(和不少失敗的麵團屍體)。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從屢戰屢敗到終於能端出像樣圈圈的心得!
必備材料清單:廚房裡的甜甜圈軍火庫
想要在家成功複製幸福甜甜圈的味道,第一步就是把傢伙準備齊全。相信我,少了關鍵材料,結果真的會差很多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…)。以下是我試做無數次後,認為最基礎也最保險的甜甜圈做法材料組合:
材料類別 | 材料名稱 | 關鍵作用 | 替代方案 (注意事項) |
---|---|---|---|
粉類基礎 | 高筋麵粉 | 提供筋度,支撐甜甜圈結構,油炸不易扁塌 | 中筋麵粉 (口感較軟Q,但支撐力略減) |
粉類基礎 | 低筋麵粉 | 降低整體筋度,讓甜甜圈口感更鬆軟 | 不宜全用中/高筋,口感會偏韌 |
液體濕潤 | 溫牛奶 (約35-40°C) | 溶解酵母、提供水份、增添風味 | 溫水 (香氣稍減) / 溫豆漿 (素食可用) |
膨發靈魂 | 即溶酵母粉 | 產生二氧化碳讓麵團膨脹,形成鬆軟組織 | 務必確認酵母活性 (失效就發不起來!) |
甜味來源 | 細砂糖 | 提供甜味,也是酵母的食物來源之一 | 糖量可微調,但不宜過低影響酵母活性 |
風味基石 | 雞蛋 (室溫) | 增加風味、顏色、營養,幫助乳化 | 可用約50g無糖優格+1大匙水代替 (口感微不同) |
油脂擔當 | 無鹽奶油 (室溫軟化) | 增添香氣、濕潤度、改善口感 | 液體植物油 (如葵花油、玄米油) |
調味點綴 | 鹽 | 平衡甜味,提升整體風味層次 | 不可或缺 |
靈魂伴侶 | 香草精 | 經典風味,去除蛋腥 | 蘭姆酒、檸檬皮屑 (風味不同) |
油炸關鍵 | 炸油 (耐高溫) | 油炸成形,賦予外酥內軟口感 | 推薦:芥花油、玄米油、棕櫚油 |
裝飾魔法 | 糖粉、肉桂糖、巧克力、果醬… | 最後妝點,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 | 自由發揮創意! |
備註:
1. 雞蛋替代:如果對雞蛋過敏或想嘗試純素甜甜圈做法,無糖優格是個不錯的選擇,雖然風味會稍有不同,但依舊能做出好吃的甜甜圈。
2. 酵母測試:這是很多新手(包括當初的我)最容易失敗的步驟!強烈建議把酵母加入溫牛奶(或溫水)和一小撮糖中,靜置5-10分鐘。如果表面產生豐富泡沫(如下圖示意),表示活力十足。如果沒動靜… 請果斷換新的酵母!這步驟真的不能省略,我曾經偷懶直接拌入麵粉,結果等了一小時麵團完全沒動靜,簡直崩潰。
3. 奶油軟化:奶油要放在室溫下軟化到手指可以輕易按壓的狀態,不是融化喔!融化的奶油會影響麵團筋性。趕時間的話,可以切小塊稍微隔溫水回溫加速,但千萬別過熱。

手把手教學:從麵團到金黃圈圈的魔法旅程
準備好材料,我們就開始施展甜甜圈做法的魔法吧!跟著步驟走,細心一點,你也能成功。
第一步:喚醒酵母,打好基礎
找個大一點的盆子,把溫溫的牛奶(摸起來不燙手,大概比體溫高一點點就好)倒進去。加入食譜裡大部分的細砂糖(留一點點後面有用)和全部的即溶酵母粉。輕輕攪拌幾下,然後放在溫暖沒風的地方,等個5到10分鐘。你會看到表面開始出現一層細密的泡沫,聞起來有股淡淡的發酵香氣。這就表示你的酵母寶寶們醒來了,活力滿滿!這個步驟真的不能省,我試過偷懶直接跳過,結果麵團發得超慢,最後甜甜圈硬得像石頭,超級慘。
第二步:混合濕性材料
在另一個大盆裡,打入雞蛋(記得要是室溫的,冰雞蛋會讓酵母罷工),加入剛剛溶解好的酵母牛奶液、香草精,還有剛剛剩下的那一點點砂糖。用打蛋器把它們攪拌均勻,變成滑順的液體。這時候廚房已經開始飄香了!
第三步:粉類過篩,加入核心
把高筋麵粉、低筋麵粉和那一小撮鹽,一起過篩進裝著濕性材料的盆子裡。過篩可以讓粉更細緻,減少結塊,也讓空氣進去,麵團會更鬆軟。用橡皮刮刀或手,以切拌的方式(不要用力揉搓!),把粉類和液體大致混合到看不見乾粉就好。這個時候麵團看起來會很粗糙黏手,別擔心,這是正常的!我還記得第一次做到這步驟時,心裡想說:「這團爛泥巴真的做得成甜甜圈嗎?」差點就想放棄了。
第四步:融入奶油,耐心揉麵
把軟化好的無鹽奶油切成小塊,分2-3次加入麵團中。這時候就需要一點耐心和手勁了(或者交給你的麵包機、攪拌機代勞)。開始揉麵,目標是把奶油完全揉進麵團裡,直到麵團變得比較光滑,不會黏得到處都是(如果太黏可以稍微灑一點點手粉)。拉起一小塊麵團,如果能輕輕撐開成有點厚的薄膜,就算破洞邊緣是鋸齒狀的,就可以了(這是擴充套件階段,做甜甜圈足夠了)。揉麵真的很療癒,但也需要點時間,揉得不夠,甜甜圈口感就會不夠好;揉過頭了,麵筋會斷掉,一樣失敗。我後來學乖了,邊揉邊檢查狀態比較保險。
第五步:第一次發酵,等待膨脹
把光滑的麵團滾圓,放回乾淨(稍微抹點油防沾)的盆子裡。蓋上保鮮膜或擰乾的濕布,放到溫暖的地方讓它長大。理想的發酵溫度大約是28-32°C。發到原本麵團的1.5到2倍大,用手指沾點麵粉,在麵團中央戳個洞,洞口不會立刻回彈或塌陷,就表示發好了。這個等待的時間,大概要1到1.5小時,正好可以去追個劇或打掃一下廚房。看到麵團胖嘟嘟的樣子,真的很有成就感!千萬不要發過頭,否則麵團會有酸味,炸的時候也容易吸油。
第六步:排氣、整形、鬆弛
把發好的大胖麵團小心地取出來,放在灑了點手粉的檯面上。溫柔地按壓,把裡面的空氣(主要是二氧化碳)排掉。接著用擀麵棍把麵團擀成大約1.5公分厚的長方形麵皮。用甜甜圈模(沒有模的話,大圓口杯或杯子也可以)壓出圓圈,再用小一點的模(例如瓶蓋)在中心壓出洞。壓好的甜甜圈生坯和中心的小麵團(這個炸起來超好吃!我們叫它「甜甜圈寶寶」)分開放。整形好的甜甜圈生坯間隔排在撒了粉的烤盤或烘焙紙上。蓋上保鮮膜,讓它們進行最後的鬆弛(約15-20分鐘)。鬆弛後的麵團會感覺更輕盈,炸的時候膨脹效果會更好。
第七步:完美油炸,金黃上色
這步是甜甜圈做法成敗的關鍵!找個深一點、厚底的鍋子(我用鑄鐵鍋導熱比較均勻),倒入足夠的炸油,深度至少要能淹過甜甜圈。開中火加熱油溫。強烈建議使用料理溫度計! 目標油溫是170-175°C。怎麼判斷油溫夠了?可以丟一小塊邊角麵團進去測試:
- 如果立刻沉底沒反應 → 油溫太低。
- 如果瞬間焦黑 → 油溫太高。
- 如果慢慢浮起,周圍出現細密氣泡,並且呈現漂亮的金黃色 → 油溫剛剛好!
油溫控制超級重要! 我炸壞過好幾批,不是外面焦了裡面沒熟(油太熱),就是吸了一堆油變得超油膩(油不夠熱)。
看到溫度計指標穩穩指在170-175°C,就可以小心地下甜甜圈了(每次別貪心,放2-3個就好,太多會降溫)。炸到一面金黃(大約1-1.5分鐘),就用筷子或網勺輕輕翻面。看到甜甜圈在油鍋裡膨脹、翻滾,顏色變得金黃,那個過程真的超療癒! 翻面後再炸另一面1-1.5分鐘,直到兩面均勻上色。炸好的甜甜圈立刻撈起,放在鋪有廚房紙巾的網架上瀝掉多餘的油。記得,油溫會隨著油炸下降,炸幾批後要稍微調高一點火力或等一下讓油溫回升。把中間壓出來的「甜甜圈寶寶」也一起炸了吧,小小一個超可愛,口感還特別紮實,是廚師的最佳試吃福利!
第八步:盡情裝飾,創造專屬口味
瀝乾油的甜甜圈稍微放涼一點(溫熱的狀態最好沾),就可以開始玩裝飾啦!這絕對是做甜甜圈最開心的步驟之一!以下是我最常做的幾種:
- 經典糖粉: 把還有點溫熱的甜甜圈放進裝滿糖粉的塑膠袋或大碗裡,輕輕搖晃,讓它均勻裹上白雪般的糖粉。簡單又耐吃,百搭款!
- 肉桂糖風暴: 在一個淺盤裡混合細砂糖和肉桂粉(比例約8:1或依喜好調整)。把溫熱的甜甜圈放進去滾一圈,沾滿香甜的肉桂糖。這是我的最愛之一,尤其適合冷冷的冬天,配上一杯黑咖啡,絕配!
- 巧克力淋面天堂: 把苦甜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切碎,隔水加熱融化(水溫不要超過60度),可以加入一點點奶油或植物油讓它更滑順。把甜甜圈浸入一半,或者用湯匙淋上去。趁巧克力還沒凝固,趕快撒上彩色糖粒、碎堅果(杏仁片、碎花生)、迷你棉花糖、烤過的椰子絲等等,超級吸睛!冷天巧克力凝固快,動作要快狠準!
- 糖霜畫布: 混合糖粉和少量牛奶或檸檬汁,調成稍濃稠但可以流動的糖霜。可以加入不同顏色的食用色素。把甜甜圈放在網架上,用勺子將糖霜淋上去,或者裝入三明治袋,剪個小角擠出線條作畫。糖霜乾了之後會凝固變硬。
- 果醬夾心驚喜: 甜甜圈放涼後,用筷子在側面戳個小洞(別戳穿),把喜歡的果醬(草莓、藍莓、覆盆子等)裝入擠花袋,用細花嘴擠進去。外面再裹上一層糖粉或巧克力,咬下去有爆漿的驚喜感!
裝飾小秘訣:
• 甜甜圈沾糖霜或巧克力前,確保表面已經不燙手但還溫熱(約40度以下),太熱會讓裝飾融化,太冷則沾附力差。
• 撒彩糖、堅果要趁巧克力/糖霜未乾時進行。
• 做好的甜甜圈最好當天吃完,口感最棒!如果吃不完,密封常溫可放一天,但裝飾可能會濕潤。隔天稍微回烤或用烤箱低溫烘一下會比較好吃(但還是比不上現炸的啦!)。

甜甜圈失敗原因大解密 & 如何拯救
誰沒有失敗過呢?我做甜甜圈也是繳了不少「學費」的。下表整理了常見的甜甜圈NG狀況,幫你快速找出問題點:
失敗狀況 | 可能原因 | 拯救/預防方法 |
---|---|---|
麵團發不起來 | 1. 酵母失效或死亡 2. 液體溫度過高(燙死酵母) 3. 糖/鹽量過多抑制酵母 4. 環境溫度太低 |
• 務必測試酵母活性! • 溫牛奶/水控制在35-40°C • 嚴格按比例下糖鹽 • 提供溫暖環境(如烤箱放熱水) |
油炸後口感像麵包/太硬 | 1. 揉麵過度,麵筋過強 2. 發酵不足 3. 油溫過低,油炸時間過長導致吸油過多 |
• 揉至光滑擴充套件階段即可 • 確保充分發酵至1.5-2倍大 • 務必精準控油溫170-175°C |
甜甜圈油炸時爆開 | 1. 整形時排氣不足,內有過多大氣泡 2. 鬆弛時間不足 3. 油溫過高 |
• 發酵後確實排氣 • 整形後給予足夠鬆弛時間(15-20分) • 控制油溫勿過高 |
顏色過深外焦內生 | 油溫過高 | • 立刻調降火力,等油溫回落到170-175°C再炸 • 改用溫度計監控 |
成品過於扁平,不蓬鬆 | 1. 發酵過度 2. 揉麵不足,筋性不夠支撐 3. 油溫過低 |
• 控制發酵時間及狀態(1.5-2倍大) • 揉麵至適當擴充套件階段 • 確保油溫足夠 |
外皮不夠酥脆 | 1. 油溫不夠高 2. 炸後瀝油時間不足 |
• 炸前確認油溫達170-175°C • 撈起後充分瀝乾油 |
內部組織過於油膩 | 1. 油溫過低,導致吸油過多 2. 使用的油不適合高溫油炸 3. 麵團本身太濕軟 |
• 精準控制油溫是關鍵! • 選用高發煙點的油品 • 確認麵團濕度適中 |
特別提醒:
甜甜圈做法中最關鍵的兩個魔鬼細節,就是「酵母活性」和「油溫控制」。這兩個點沒抓好,失敗率真的很高。我也還在持續練習抓那個完美的感覺!

Q&A:甜甜圈做法疑難雜症一次解
Q1:沒有甜甜圈模怎麼辦?一定要買嗎?
A:完全不一定要買專用模! 我剛開始做也沒買。找個口徑適當的圓形杯子或碗(比如馬克杯杯口),就可以用來壓出甜甜圈外圈。中間的洞,可以用小一點的瓶蓋(例如寶特瓶蓋)、藥瓶蓋,甚至小一點的圓形裱花嘴反面壓一下都可以!重點是壓模時動作要乾脆利落,減少拉扯麵團影響形狀。甚至可以直接搓長條麵團,兩頭接起來成圈圈狀也行(這個比較考驗整形功力)。工具是輔助,創意無限!
Q2:酵母一定要用溫牛奶活化嗎?用冷水或直接加到粉裡可以嗎?
A:強烈不建議偷懶! 使用溫牛奶(或溫水)活化酵母是確保酵母活性的黃金步驟。冷水會讓酵母啟動太慢甚至不作用,直接加到粉裡風險更高,萬一酵母失效了,你整缸麵粉就浪費了!活化過程只需要5-10分鐘,看到豐富泡沫就能安心進行下一步。這步驟真的不能省,是我學到最痛的教訓之一。
Q3:做好的甜甜圈怎麼儲存最好?隔夜會好吃嗎?
A:坦白說,甜甜圈絕對是現炸現吃最美味! 外酥內軟的口感巔峰就在炸好後的一兩個小時內。如果當天吃不完:
- 常溫密封: 裝入密封盒或袋子,放在陰涼處(不要放冷藏,會加速老化變硬),第二天再吃口感會差很多,變得比較韌,但可以稍微用烤箱低溫(例如150°C)烘烤3-5分鐘「回魂」,會稍微恢復一點酥脆感。裝飾過的(如糖霜、巧克力)常溫密封即可。
- 冷凍儲存(未裝飾): 這是比較推薦的方法!把完全放涼且未裝飾的甜甜圈,放入密封袋,擠出空氣,冷凍儲存。想吃的時候,無需解凍,直接放入預熱好的烤箱(160-170°C)烤個5-8分鐘,或者用氣炸鍋(160°C,3-5分鐘),就能恢復約7-8成的酥軟口感,解饞很夠用!要裝飾的話,等烤熱稍微放涼再加。冷凍可以放2-3週。
同場加映:我的經典肉桂糖甜甜圈做法比例
因為太多人問,附上我最常用且零失敗的肉桂糖比例:
- 細砂糖:100g
- 肉桂粉:12-15g (依喜好調整,我愛肉桂味濃一點所以放15g)
- 一點點鹽:一小撮 (提升風味層次)
混合均勻即可。沾甜甜圈時,確保甜甜圈表面還有一點點溫熱和微濕的油分,這樣糖才能沾得均勻又牢固!
小結
自己動手探索甜甜圈做法真的充滿樂趣!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、成品歪七扭八,到現在能穩定端出讓家人朋友驚豔的金黃圈圈,那份成就感真的無法言喻。雖然過程免不了失敗,但每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。別被那些看似複雜的步驟嚇到,其實掌握幾個關鍵訣竅(酵母活性、油溫控制),你也能輕鬆駕馭!快點蒐集好材料,動手試試看吧!當你咬下第一口自己親手做的、熱騰騰香噴噴的甜甜圈時,那份滿足感絕對值得所有的嘗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