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實說,以前逛市場看到杏鮑菇,只覺得它白白胖胖很可愛,口感像吃肉,煮湯、香煎、烤來吃都很贊。直到有次聽營養師朋友聊起,才發現這傢伙根本是低調的杏鮑菇營養王者啊!不誇張,它完全顛覆了我對菇類的認知,營養密度高到讓人驚訝,難怪越來越多人把它當健康飲食的固定班底。今天就讓我這個愛吃又愛研究的廚房常客,跟你好好聊聊這個我真心愛上的好食材——杏鮑菇,它到底有多厲害?怎麼吃才對?又有哪些小地方要注意?
目錄
杏鮑菇的驚人營養價值(開啟你的營養認知!)
先別被它樸素的外表騙了!杏鮑菇這傢伙,肚子裡裝的可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。它不是隻有水分和纖維那麼簡單,而是藏著許多我們身體超需要的營養素。我特別去查了不少資料,也請教過專業人士,整理出它最耀眼的部分:
高纖維、低熱量,想控制體重的真心好友!
這個必須放第一個講,因為太有感了!像我這種愛吃又怕胖的人,杏鮑菇簡直是救星。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重點是,熱量非常非常低。你看,100克煮熟的杏鮑菇,熱量才多少?大概才30大卡出頭!有時嘴饞想吃宵夜,切一大盤香煎杏鮑菇條,撒點胡椒鹽,吃得很滿足,心裡卻一點負擔也沒有,因為知道熱量超低,又能幫助腸胃蠕動,隔天嗯嗯很順暢。這種食材哪裡找?
蛋白質含量,菇界裡的優等生!
你知道嗎?杏鮑菇的蛋白質含量在菇類家族裡,算是名列前茅的!比起常見的香菇、金針菇、蘑菇都要高出一截(當然,跟肉比還是差一點啦)。每100克新鮮杏鮑菇含有大約2-3克的蛋白質。可別小看這數字,對素食者或想減少吃肉的人來說,它絕對是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好幫手。我有時做純素的「紅燒杏鮑菇」,那個口感真的像在吃肉,又能補充蛋白質,一舉兩得!
維生素B群豐富,能量補給小幫手!
身體要產生能量、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,維生素B群超級重要!杏鮑菇一次就給你好幾種B群維生素,像是:
- 維生素B1 (硫胺素): 幫助身體把吃的食物轉化成能量。我長期居家辦公,下午常覺得精神渙散,自從午晚餐多加了杏鮑菇,感覺下午沒那麼容易斷電了(當然也可能是心理作用,但補充B群絕對沒錯)。
- 維生素B2 (核黃素): 對面板、眼睛健康很好。
- 維生素B3 (菸鹼素): 同樣參與能量代謝。
- 維生素B5 (泛酸): 跟荷爾蒙和膽固醇製造有關。
- 葉酸 (維生素B9): 對細胞生長、複製超關鍵,特別是懷孕的女生更要補足!我家表姐懷孕時,醫師就建議她多吃深綠色蔬菜和像杏鮑菇這樣的菇類補充葉酸。

礦物質寶庫,身體運作的螺絲釘
礦物質雖然需要量不多,但缺一不可!杏鮑菇提供了好幾種我們常常攝取不足的重要礦物質:
- 鉀: 這個超重要!能幫助平衡體內的鈉,對穩定血壓有幫助。現代人外食吃太鹹(鈉過量)是常態,多吃點高鉀的杏鮑菇,對身體絕對是好事。我每次吃完比較鹹的東西,隔天一定煮個杏鮑菇湯來喝。
- 磷: 跟鈣是好搭檔,一起建構強健的骨骼和牙齒。
- 鎂: 參與超過300種酵素反應,跟肌肉放鬆、神經功能息息相關。壓力大睡不好時,鎂的補充特別重要,吃點杏鮑菇也算食療吧?
- 鋅: 增強免疫力、幫助傷口癒合,維持味覺嗅覺正常。以前感冒才想到補鋅,現在知道日常飲食就該攝取,杏鮑菇就是不錯的來源。
- 銅、硒: 這些微量礦物質,扮演抗氧化、輔助酵素的重要角色。
抗氧化物質,身體的防鏽劑
杏鮑菇還含有一些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植化素(像是麥角硫因 Ergothioneine),雖然我沒辦法直接感受到,但知道它們在默默幫我清除自由基,對抗老化、減少慢性病風險,就覺得吃得更有價值了!杏鮑菇營養在抗氧化這塊,確實不遑多讓。
β-葡聚醣,免疫力的好夥伴(雖然含量不如靈芝、香菇高)
菇類常被提到的保健成分β-葡聚醣,杏鮑菇也含有。雖然它的含量不像靈芝、香菇那麼突出(這點要誠實講,別過度吹噓),但作為日常食材,能攝取到一些對提升免疫力有幫助的成分,還是很加分。我個人覺得,把它當日常保健的一部分就好,別期待有神奇療效。
為了讓這些杏鮑菇營養資料更一目瞭然,我整理成下表,跟幾種常見食材比比看(以每100克可食部分計算):
表:杏鮑菇與常見食材關鍵營養素比較表
| 營養素 | 杏鮑菇 (熟) | 雞胸肉 (熟) | 白米飯 (熟) | 菠菜 (熟) | 蘋果 (生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熱量 (大卡) | ~ 31 | ~ 165 | ~ 130 | ~ 23 | ~ 52 |
| 蛋白質 (克) | ~ 2.5 | ~ 31 | ~ 2.7 | ~ 3.0 | ~ 0.3 |
| 膳食纖維 (克) | ~ 2.7 | ~ 0.0 | ~ 0.4 | ~ 2.4 | ~ 2.4 |
| 鉀 (毫克) | ~ 340 | ~ 256 | ~ 35 | ~ 466 | ~ 107 |
| 鎂 (毫克) | ~ 15 | ~ 28 | ~ 12 | ~ 87 | ~ 5 |
| 維生素B2 (毫克) | ~ 0.15 | ~ 0.11 | ~ 0.02 | ~ 0.20 | ~ 0.03 |
| 鈉 (毫克) | 極低 ( | ~ 50 | ~ 1 | ~ 70 | ~ 1 |

這樣一比是不是很清楚?杏鮑菇在熱量、膳食纖維、鉀含量上表現突出,蛋白質以蔬菜標準來看也算優秀,而且鈉含量超低!絕對是現代人均衡飲食的好選擇。每次看到這些資料,就更堅定我多買杏鮑菇回家的決心了,杏鮑菇營養密度真的高!
吃杏鮑菇對身體有什麼好處?(不只是好吃而已!)
杏鮑菇的好處,跟我上面講的杏鮑菇營養價值息息相關。直接吃進身體的感受最真實,我來分享幾個我覺得特別有感的:
- 腸胃輕鬆,嗯嗯順暢: 這絕對排第一名!它的高纖維可不是蓋的。我本來腸胃就有點敏感,稍微吃不對就容易便秘。自從養成習慣,每週至少吃個2-3次杏鮑菇(無論是煮湯還是炒青菜時加進去),那種"卡卡"的感覺真的改善很多。纖維就像掃把,把腸道清得乾乾淨淨,肚子也不會老是脹脹的。這對注重身材管理的人來說太重要了,杏鮑菇營養裡的膳食纖維功不可沒!
- 體重管理好輕鬆: 低熱量+高纖+有飽足感(咬起來QQ的像肉),簡直是減肥餐盤的夢幻食材!我試過晚餐主食少吃點飯,但配上一大份用少油乾煸的杏鮑菇絲(加點蒜末醬油就超香),吃得飽足又不擔心熱量爆炸。有時候想吃鹹酥雞,我就改炸杏鮑菇(當然不能常吃,偶爾解饞),裹薄粉炸起來口感超像,罪惡感卻少很多。想控制體重或維持體態,真的要把杏鮑菇納入口袋名單。
- 幫助穩住血壓: 這點我覺得對長輩尤其重要。現代飲食太容易鈉超標,杏鮑菇本身鈉含量超低,偏偏鉀含量又很高(鉀能幫助排鈉)。我爸媽血壓都偏高一點點,現在家裡煮湯炒菜,一定抓一大把杏鮑菇丟進去,無形中就增加了鉀的攝取。雖然不是藥,但作為日常飲食輔助,我覺得有幫助。杏鮑菇營養成分中的高鉀低鈉特性,對心血管健康很友善。
- 增強免疫力小幫手: 這點雖然不像感冒藥那麼速效,但長期來看很重要。它富含的多種維生素B群、礦物質鋅、硒,還有前面提到的抗氧化物質和β-葡聚醣,都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必需營養素。我覺得把它當作日常保健的一環很實際,總比生病了才吃藥好。尤其換季或感覺特別累的時候,我會刻意多吃點菇類,包括杏鮑菇。
- 穩定血糖小幫手: 它的升糖指數(GI值)很低,而且高纖能延緩糖分吸收。我身邊有糖尿病前期困擾的朋友,營養師就建議他多吃高纖低GI的食物,杏鮑菇就是名單上的常客。當然,有血糖問題還是要乖乖聽醫生和營養師指示啦!
- 天然抗氧化,對抗自由基: 現代人壓力大、環境毒素多,身體產生的自由基也多。杏鮑菇裡的抗氧化成分就像清道夫,能幫忙清除這些壞東西,減少身體氧化壓力。雖然效果不像昂貴的保健品那麼"有感",但勝在天然、日常、無負擔。長期累積下來,對身體維護年輕健康絕對有加分。
總結一下,常吃杏鮑菇帶來的好處:
- 腸道健康,順暢不卡卡
- 控制體重好幫手,低卡高纖有飽足
- 輔助維持血壓穩定(高鉀低鈉)
- 提供免疫力所需營養素
- 幫助穩定血糖(低GI)
- 抗氧化,減少自由基傷害

吃杏鮑菇也有禁忌?小心別踩雷!
雖然杏鮑菇好處多多,但我必須說,也不是人人都能大吃特吃,或者隨便亂煮亂吃都沒問題。有幾件事一定要特別注意,這些都是親身經歷或看過別人出狀況的血淚教訓!
- 痛風、高尿酸血癥患者要適量!
菇類普遍含有"普林",杏鮑菇也不例外。普林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尿酸。如果你是痛風患者,或者體檢發現尿酸值偏高,吃杏鮑菇就要特別小心了!
- 我的經驗: 我舅舅就有痛風,他超級愛吃菇菇鍋。有次聚餐狂吃一堆各種菇,包括好多杏鮑菇,結果隔天腳趾腫得像饅頭,痛到不能走路!嚇得他現在只敢偶爾吃一點點,而且不敢喝太多湯(普林易溶於水)。所以,有痛風問題的人,務必控制分量!急性發作期最好完全避免。 千萬別貪圖杏鮑菇營養而忽略了自身的狀況。
- 別生吃!一定要徹底煮熟!
這點超!級!重!要!杏鮑菇不是生菜沙拉的材料!
- 為什麼不能生吃?
- 難消化: 菇類的細胞壁(幾丁質)很堅韌,生吃很難消化,容易引起腸胃脹氣、絞痛、甚至腹瀉。我有次不信邪,做沙拉時切了幾片薄薄的生杏鮑菇想增加口感,結果吃完沒多久肚子就咕嚕咕嚕叫,脹氣超難受,跑了好幾趟廁所...從此再也不敢嘗試!
- 可能有雜質: 栽培過程中可能殘留的介質或微量物質(雖然安全,但生吃總是不好)。
- 怎麼煮才叫熟? 杏鮑菇煮熟後會明顯變軟,體積也會縮小一些。無論是炒、煮湯、烤或用氣炸鍋,一定要確保它完全軟化,沒有硬芯。時間其實很快,炒的話切薄片幾分鐘就夠了。寧可稍微煮過一點,也不要半生不熟。
- 為什麼不能生吃?
- 脹氣、消化不良體質者要小心分量!
就算煮熟了,杏鮑菇的高纖維對某些"敏感腸胃"的人來說,也可能造成負擔。如果你本身就容易脹氣、消化不良(像腸躁症患者),第一次吃杏鮑菇或很久沒吃,建議從少量開始,觀察身體的反應。別像我朋友阿明,知道杏鮑菇好就猛吃一大盤,結果整晚肚子像氣球,狂放屁...場面一度非常尷尬。慢慢增量,讓腸胃適應才是王道。
- 對菇類過敏者請避開!
雖然相對少見,但確實有人對所有菇類過敏。如果知道自己對香菇、蘑菇等過敏,那杏鮑菇也很有可能是你的過敏原,千萬別輕易嘗試!過敏反應可大可小,嚴重起來很危險。
- 腎病患者需留意鉀、磷攝取(需遵醫囑)
杏鮑菇鉀、磷含量相對豐富。一般健康人多吃有益(尤其鉀),但對於腎功能不全、需要限鉀限磷的患者來說,過量攝取杏鮑菇可能造成負擔。
- 重點: 腎友們一定要諮詢醫師或營養師!他們會根據你的血液報告和病情,告訴你適合的菇類分量和種類。千萬別自己亂吃。
- 痛風/高尿酸: 限量、避免濃湯、急性期不吃!
- 所有人: 絕對要煮熟透! 拒絕生食!
- 腸胃敏感者: 少量試起,慢慢增加。
- 菇類過敏者: 絕對避開!
- 腎病患者: 諮詢專業意見,配合飲食限制。
記住,瞭解禁忌是為了更安心地享受杏鮑菇營養帶來的好處!

杏鮑菇怎麼煮最好?解鎖營養又美味的秘訣!
好了,知道杏鮑菇很營養,也知道吃它要注意什麼,接下來就是我這種愛吃鬼最愛的部分了——怎麼煮才好吃又儘量保留營養?我可是在廚房做過不少實驗!分享我的實戰心得,告訴你哪些方法最能突出杏鮑菇營養價值,同時美味不打折。
烹飪前的處理步驟(超重要基礎!)
- 清洗: 杏鮑菇表面其實挺乾淨的(尤其是品質好的),不要過度沖洗!用流動的清水快速沖洗表面灰塵泥沙就好,千萬別泡水!它像海綿一樣吸水,泡久了口感會水爛爛的,風味也會流失。洗好輕輕甩幹或用廚房紙巾拍幹。我通常不削皮,除非根部有點木質化才切掉一點點。
- 切法: 形狀決定口感!想快熟入味就切薄片或細絲(適合快炒、煮湯);想保留Q彈肉感就切滾刀塊或厚片(適合燉煮、香煎、烤焗);想做成"偽乾貝"就切厚圓片劃十字花刀(煎起來超像!)。看你想做什麼菜來決定怎麼切。
最能保留營養的烹飪法 Top 3(個人實測推薦)
- 快炒 / 清炒:
- 優點: 快速鎖住營養素(尤其水溶性維生素B群流失少),口感保持脆嫩。
- 技巧:
- 鍋要熱、油溫夠(但別冒煙,避免油煙產生有害物)。
- 杏鮑菇下鍋後快速翻炒,看到它變軟、邊緣有點微焦就差不多好了。
- 避免炒太久變乾癟。
- 可搭配蒜末、薑絲、蔥段、辣椒等辛香料爆香提味。
- 起鍋前淋一點點醬油或蠔油,就非常鮮甜好吃!記得醬油不要早放,避免營養流失。
- 我的最愛組合:
- 杏鮑菇炒甜椒、蘆筍(顏色漂亮營養均衡)
- 杏鮑菇炒肉絲(葷素搭配)
- 純素:杏鮑菇炒木耳、胡蘿蔔(高纖組合)
- 煮湯:
- 優點: 水溶性營養素(鉀、部分B群等)會釋放到湯裡,整碗喝下去不浪費。口感軟嫩,非常適合老人小孩。
- 技巧:
- 煮湯時間不需過長,杏鮑菇切小塊或薄片,湯滾後下鍋煮個5-10分鐘熟軟即可。
- 避免過度熬煮破壞營養和口感。
- 湯頭本身就很清甜,只需加點鹽或簡單調味就好。
- 經典湯品:
- 簡單版:杏鮑菇豆腐味噌湯(我的深夜食堂首選)
- 升級版:杏鮑菇雞湯(超鮮甜!)
- 素食版:杏鮑菇蔬菜湯(高纖低卡超滿足)
- 烘烤 / 氣炸鍋:
- 優點: 不用額外加油也能做出香噴噴的口感,保留營養效果也不錯(比油炸好太多)。能濃縮菇的鮮味!
- 技巧:
- 杏鮑菇切塊或厚片,均勻噴或刷薄薄一層油(橄欖油、玄米油都好),撒上喜歡的香料(黑胡椒、義式香料、蒜粉等)。
- 烤箱預熱180-200°C,烤15-20分鐘(中途翻面),烤到邊緣金黃微焦。
- 氣炸鍋更方便!180-200°C,約10-15分鐘(依分量和大小調整),中間拉出來搖一搖確保受熱均勻。
- 超好吃變化:
- 鹽烤杏鮑菇(原味最贊)
- 椒鹽杏鮑菇
- 起司焗烤杏鮑菇(罪惡但偶爾放縱)

其他常見煮法小點評:
- 香煎: 鍋底放薄油,杏鮑菇切厚片下鍋,中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。吃起來有類似肉的焦香感,超棒!重點是火候控制,別煎焦了。一樣能保留不錯的杏鮑菇營養。
- 燉滷: 杏鮑菇耐煮,適合久燉。丟進滷肉鍋裡一起滷,吸飽滷汁超入味。但要注意滷汁通常較鹹、油脂也高,營養價值可能打折扣(尤其維生素),且普林溶出更多。痛風朋友要小心分量和湯汁。
- 油炸(鹹酥雞風格): 嗯...這個嘛,好吃是好吃(酥脆外皮+多汁內裡),但油炸高溫會破壞部分營養,增加大量油脂和熱量。非常不健康!只能當作非常偶爾的解饞點心。真心不建議常吃!
提升風味又健康的調味搭檔:
想讓杏鮑菇更美味,又不想加太多醬料?善用天然調味料:
- 香料: 黑胡椒、白胡椒、蒜粉、洋蔥粉、義式香料、咖哩粉、孜然粉(變化多端!)
- 新鮮香草: 蔥、姜、蒜、香菜、九層塔(起鍋前加超提香)
- 提鮮法寶: 一點點的醬油、薄鹽醬油、蠔油(選成分單純的)、味醂(日式甜酒)、純釀造的醋(少量提味)、天然的香菇粉或昆布粉(增加umami鮮味)。
- 天然油脂: 好品質的橄欖油、苦茶油、芝麻油(少量提香)。
營養烹飪小叮嚀:
- 少油、少鹽、少糖是最高原則。 杏鮑菇本身味道清甜,不需要過度調味掩蓋它的原味和杏鮑菇營養優勢。
- 搭配多樣食材更均衡。 杏鮑菇跟蔬菜(綠色葉菜、甜椒、番茄等)、豆製品(豆腐、豆乾)、蛋、適量的瘦肉或海鮮都很搭,這樣一餐的營養就更完整了。
- 不要煮到焦黑。 高溫焦化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。
我的不敗懶人食譜:蒜香炒杏鮑菇
- 杏鮑菇2-3根,用手撕成條狀(比用刀切更有口感!)。
- 蒜頭3-4瓣切末,辣椒一根切小段(怕辣去籽)。
- 鍋熱下一小匙橄欖油,爆香蒜末辣椒至香味出來。
- 倒入杏鮑菇條,中大火快速翻炒。
- 炒到杏鮑菇變軟、出水、體積縮小。
- 沿鍋邊淋入1小匙薄鹽醬油或半小匙蠔油。
- 快速翻炒均勻,讓醬汁裹上。
- 撒上一點點白胡椒粉。
- 起鍋前丟一把蔥花拌勻。完成!
不誇張,這道菜我每週至少煮一次,快速、營養、美味、零失敗!充分展現了杏鮑菇營養與美味的完美結合。

關於杏鮑菇營養的 Q&A(一次解答你的疑惑!)
Q1:杏鮑菇是不是發物?生病或手術後能不能吃?
A:傳統觀念裡,菇類常被歸類為"發物"。但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,只要徹底煮熟,杏鮑菇本身並不會誘發疾病或影響傷口癒合(它的營養反而有助於恢復)。不過,如果是嚴重痛風發作期、或腸胃極度虛弱不適時,暫時避免或諮詢醫師意見比較穩妥。一般感冒或手術後恢復期,適量食用煮熟的杏鮑菇是沒問題的,還能補充營養!別被迷思嚇到了。
Q2:杏鮑菇買回家要怎麼儲存才新鮮?
A:我的經驗是:
- 未拆封冷藏: 如果買來是密封盒裝且未拆開,直接放冰箱冷藏(4°C左右)即可。通常可以放5-7天。
- 已拆封/散裝: 千萬別洗! 用廚房紙巾稍微包一下(吸溼),放進紙袋或有透氣孔的保鮮袋/盒裡,再放冰箱冷藏。這樣能避免水氣積聚導致腐爛。最好3-5天內吃完最新鮮。
- 冷凍法: 如果買太多吃不完,可以先洗乾淨、切好、煮熟(例如燙一下或炒到半熟),瀝乾水分後放涼,再分裝進密封袋冷凍。可以儲存1-2個月。解凍後適合煮湯或燉菜,口感會比新鮮稍微軟一點,但營養還在。
Q3:杏鮑菇的營養價值,和其他常見菇類比起來怎麼樣?(例如香菇、蘑菇、金針菇)
A:各有千秋!簡單比較重點:
- 蛋白質: 杏鮑菇 > 香菇 ≈ 蘑菇 > 金針菇 (杏鮑菇勝出!)
- 膳食纖維: 都很高,差異不算太大,都是高纖好選擇。
- 鉀: 杏鮑菇 > 蘑菇 > 香菇 > 金針菇 (杏鮑菇是補鉀好手!)
- 特有成分:
- 香菇:香菇嘌呤(Lentinan,提升免疫力成分較多)、維生素D原(曬過太陽更高)。
- 金針菇:富含鳥苷酸(鮮味來源),菇傘小但纖維細緻。
- 蘑菇(洋菇):含較多維生素B2、B3。
結論: 杏鮑菇營養優勢在於"高蛋白、高鉀、低卡、低鈉、口感像肉"。但要追求營養均衡,最好的方式就是各種菇類輪著吃!不同菇有不同好處,餐桌上顏色口感也更多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