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Luna!平常總在部落格裡跟大家分享哪裡有好吃的滷肉飯、哪家芒果冰挫得最綿密,但你們知道嗎?我的人生還有另一個大坑,叫作「潛水」!自從幾年前被朋友拖去小琉球浮潛,看到那清澈海水下的海龜後,我就徹底淪陷了。那種被溫柔藍色包圍、像在太空漫步一樣輕飄飄的感覺,還有近距離看到海底生物的那份悸動,真的會上癮!不過啊,想要自由自在探索水下世界,可不是套上泳衣就能直接跳下去的,「潛水證照」這張水下世界的通行證,絕對是必備的敲門磚。今天就來跟各位聊聊,這個讓我心甘情願掏出錢包、花時間精力去考取的玩意兒——潛水證照。
目錄
潛水證照種類:選對系統是第一步
當初我傻傻以為「潛水證照」全球就一家,結果一腳踏進去才發現,完全不是這麼回事!這就像麵條有陽春麵、意麵、拉麵之分,潛水訓練系統也是百家爭鳴。最大宗、最常見的絕對是PADI(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),路上十個潛水員,八個大概都是PADI系統的(像我就是),教材豐富、潛店據點遍佈全球,轉卡(不同系統間轉換認證)也相對容易,對新手來說真的很友善。
再來是SSI(國際水肺潛水學校),我認識幾個教練朋友就是SSI出身,他們強調數位化學習,理論部分很多能在線上自己搞定,彈性蠻高的。還有NAUI(國際潛水教練協會),歷史非常悠久,以嚴謹的訓練風格聞名,感覺有點像潛水界的「老字號手藝人」。
這些都屬於國際認可的休閒潛水系統。你可能會問:「潛水證照種類這麼多,怎麼選啊?」老實說,重點不是哪個「品牌」最好,而是你找到的教練夠不夠細心、夠不夠耐心,教學方式你喜不喜歡,還有潛店的整體氛圍合不合你胃口。畢竟這是你探索海洋的第一步,安全性和體驗感最重要!所以挑選時,跟教練聊聊、感受一下環境,甚至試試看他們裝備的維護狀況,都比糾結哪個潛水證照種類更重要哦。
不同潛水證照種類的課程架構可能略有差異,但核心目標都是確保你能安全潛水。記住,潛水證照種類只是門票的樣式,進門後看到的海洋美景是一樣的壯麗。選擇一個你覺得舒服、信任的系統去學習,絕對是探索藍色星球最棒的開始。
系統名稱 | 最大特色 | 常見度(台灣)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---|
PADI | 教材系統化、潛店據點多、轉換方便 | ★★★★★ (極高) | 第一次接觸潛水的新手、喜歡彈性與便利性的潛水員 |
SSI | 數位學習彈性大、強調持續教育 | ★★★☆☆ (中高) | 喜歡自主學習、時間較零碎者 |
NAUI | 歷史悠久、訓練嚴謹紮實 | ★★☆☆☆ (中等) | 重視技術細節、偏好穩紮穩打的學習者 |
還有一點,潛水證照種類雖然不同,但只要認證機構是WRSTC(世界潛水訓練委員會)的成員,互相之間通常都能認可轉換,不用太擔心學了一家就被綁死。
潛水證照等級:從菜鳥到老鳥的進化之路
拿到證照不是終點,只是起點!就像吃美食從夜市攤位進階到米其林一樣,潛水也有它的升級打怪路徑,這就是所謂的「潛水證照等級」。最最最基礎的入門款,叫作「開放水域潛水員」(Open Water Diver, OWD)。這個等級就能讓你在18米深的海裡跟著潛伴(Buddy)一起探索了(通常建議最深別超過18米)。像我當初考OWD,就是在墾丁後壁湖平靜水域練技巧,然後到出水口外做海洋實習,看到海龜從身邊游過時,那種興奮感現在還記得!
接下來,很多人會考「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」(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, AOW)。這個等級的重點是「體驗」和「擴展深度極限」。課程通常包含幾次專長潛水體驗,像是深潛(可以下到30米)、頂尖中性浮力、水下導航、夜潛… 超級好玩!考完AOW,基本上多數休閒潛點對你來說都沒問題了。我個人覺得,OWD是學會生存, AOW才開始真正享受潛水的樂趣,中性浮力練好,像在水中飛一樣自由。
再往上呢?如果你想探索沉船、鑽進洞窟(當然是受過訓練的那種!)、或是對水下攝影、生態觀察有特別熱情,就需要學習「專長課程」(Specialty Courses)。像是高氧空氣潛水員(Nitrox)、深潛專長、沉船專長、水下攝影專長… 這些專長能讓你的潛水體驗更豐富、更安全、也更深入。我考完高氧專長後,明顯感覺疲勞感降低,能在水底停留的時間也變長了。
當然,等級樹的最頂端還有「救援潛水員」(Rescue Diver)和專業的「潛水長」(Divemaster)、「開放水域水肺教練」(Open Water Scuba Instructor)。這些等級不僅技術要求高,還需要承擔更多責任。像我這種愛吃又愛玩的,暫時還沒打算挑戰成為教練啦(笑),但救援課程真的超推薦每個休閒潛水員都去上!它教你在緊急狀況下如何自救和協助潛伴,學完之後心裡踏實很多。
每次提升潛水證照等級,都像打開一扇新世界的門。潛水證照等級的規劃,是為了確保我們在累積經驗和技能的同時,安全地探索更深、更複雜的環境。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和目標的等級去提升,才是最重要的。別看我現在AOW等級玩得很開心,每次下水前還是乖乖複習手勢、檢查裝備,潛水證照等級只是一張紙,真正重要的是持續累積的經驗和對安全的敬畏。
來看看潛水證照等級的進階路徑吧!
休閒潛水員等級進階圖
開放水域潛水員 (OWD)
深度限制: 18m 進階開放水域 (AOW)
深度限制: 30m 救援潛水員
專長課程
潛水長/教練
(專業級)
每個等級都需要完成相應課程與考核。
專業等級通常需要大量潛水經驗紀錄(Logbook)。
潛水證照費用:投資藍色門票要花多少?
好啦,我知道大家最關心這個(跟我當初一樣)!「潛水證照費用」到底要準備多少錢?坦白說,這問題就像問「在台北吃一頓飯多少錢」一樣,範圍超級廣!讓我這個過來人幫你拆解一下。
最核心的費用當然是課程費用。以最基礎的OWD來說,台灣目前常見的價格大約落在 新台幣 12,000 元到 18,000 元 之間。價差為什麼這麼大?影響因素可多了:
- ✓ 潛店品牌與地點: 知名連鎖潛店或在熱門度假區(如墾丁、綠島、小琉球)的費用通常較高,但設備和教學系統可能更完善。鄉下地方或淡季去的話,有時能談到不錯的價格…
- ✓ 教練經驗與比例: 一對一教學?還是一對四?菜鳥教練還是資深教練?教學品質絕對和價格有關。我個人覺得,寧願多花一點錢找口碑好、負責任的教練,安全無價!
- ✓ 課程包含項目: 這個超重要!一定要問清楚費用包含什麼?
課程費用通常包含:
- 教學費(教練費)
- 教材費(紙本或電子書、紀錄表、潛水計畫表)
- 簽證費(發卡機構收取的製卡費)
- 裝備租用費(潛水期間使用的氣瓶、配重、BCD、調節器、潛水衣等)
- 場地費/保險費
- 海洋實習的船費(如果是船潛)
敲黑板! 有些潛店會打出超低價,但仔細一問,可能不包含:
- 簽證費(可能要另加NT$1,000 – 1,500)
- 教材費(實體教材包可能另加NT$1,500 – 2,500)
- 裝備租用費(尤其是全套裝備,另算的話一天可能NT$800 – 1,500跑不掉)
- 船潛費(一趟船潛費用可能NT$800 – 1,500)
- 住宿費(如果課程需要你到外地)
我第一次詢價時就差點踩坑,看到某家廣告寫OWD只要NT$10,900,超心動!結果細問才發現,簽證費另加$1,400,教材另購$2,200,裝備租用一天$1,200(課程需要租兩天),船潛一次$1,000(課程需要兩次船潛)… 加一加比人家報價NT$16,500全包的還貴!貨比三家不吃虧,但一定要問清楚「總包價」包含哪些細項!
至於進階等級,像是AOW,費用通常落在NT$10,000 – 14,000左右(同樣要看清包含項目)。專長課程則看內容,高氧專長約NT$6,000 – 9,000,夜潛專長約NT$5,000 – 7,000。救援潛水員因為訓練強度高,費用通常接近或超過OWD,大約NT$12,000 – 16,000。
裝備費用? 這是另一個大坑(但甜蜜的負荷)。課程期間通常用租的就好。但你一旦愛上潛水,很難忍住不買自己的裝備!從最貼身的輕裝備開始買起是常態:
- 面鏡(適合臉型最重要!):NT$1,500 – 6,000
- 呼吸管:NT$300 – 1,500
- 防寒衣(3mm / 5mm):NT$5,000 – 15,000+
- 套鞋/潛水靴:NT$800 – 2,500
- 蛙鞋:NT$3,000 – 10,000+
重裝備(BCD、調節器、電腦錶)單價高,建議累積一些經驗、確認自己對潛水的熱愛後再投資。一套入門款重裝備下來,抓個NT$50,000 – 80,000 跑不掉,高階或科技材質的更貴。電腦錶更是從NT$7,000到NT$30,000+都有。買裝備這事,真的量力而為,安全、合適比品牌炫更重要。
總結來看,潛水證照費用絕對是一筆投資。考一張OWD,總花費(含基本輕裝備)抓NT$20,000上下是比較實際的。後續每次潛水,也會有氣瓶租借費、船潛費、潛店服務費、甚至住宿交通等開銷。有人說潛水是「藍色鴉片」,我覺得更像是「藍色錢坑」… 但每次潛下去看到的美景,都讓我覺得這錢花得心甘情願!
項目 | 費用區間 | 備註 | 必要程度 (初學) |
---|---|---|---|
OWD 課程 (全包價) | NT$12,000 – 18,000 | 務必確認包含:教練費、教材、簽證、裝備租用、氣瓶、場地保險、船潛費(如適用) | ★★★★★ (必修) |
個人輕裝備 (自購) | NT$6,000 – 15,000+ | 面鏡、呼吸管、防寒衣、套鞋、蛙鞋 (衛生/合身考量,建議自備) | ★★★★☆ (強烈建議) |
AOW 課程 | NT$10,000 – 14,000 | 通常需完成OWD並累積一定潛數後才能學習 | ★★★★☆ (推薦升級) |
單次潛水花費 (Fun Dive) | NT$1,500 – 3,500+ | 含氣瓶、配重、導潛費;船潛費用另計 | ★★★☆☆ (持續支出) |
看完這些數字,是不是覺得有點眼暈?別怕,潛水證照費用雖然不低,但可以把它當成開啟人生新體驗的門票。想想看,從此你能探索地球另外70%的領域!這種獨特的體驗,真的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(當然,理智消費還是很重要)。
潛水證照要求:不只會游,你還得「夠格」
不是潑冷水,但潛水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。要拿到那張夢想的卡片,有些基本門檻必須跨越,這就是「潛水證照要求」。放心,多數人都是沒問題的,但了解這些要求,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。
年齡要求:大部分系統的開放水域潛水員(OWD)最低年齡是 10歲 (Junior Open Water) 或 12歲(正式OWD)。小朋友潛水有深度限制,也需要家長同意。年紀太大?只要體能健康許可,完全沒問題!我在國外潛水時就遇過精神矍鑠的70歲老爺爺,潛得比我還穩!
健康狀況:這是重中之重!潛水是項有壓力的活動(物理上的水壓),對身體有特定的要求。報名時,你必須填寫一份詳細的「潛水員健康聲明書」(Medical Statement)。這份問卷會詢問你是否患有某些疾病,例如:
- 心肺相關疾病:嚴重的氣喘、心臟病(尤其是未受控制或曾發生心肌梗塞)、癲癇…
- 耳鼻喉問題:慢性鼻竇炎、無法順利平衡耳壓(如天生耳咽管功能不良)、近期做過耳部手術…
- 其他系統性疾病:未受控制的糖尿病、氣胸病史、懷孕…
特別注意! 如果問卷上有任何項目你勾了「是」,不代表你絕對不能潛水,但這意味著你必須在課程開始前,由具有潛水醫學知識的醫師進行評估並開具「適潛證明」(Medical Clearance for Diving)。務必找合格的潛水醫師(台灣有不少),一般家庭醫師可能不了解潛水的特殊性。我有一個朋友就是輕微氣喘,經過潛水醫師詳細評估和肺功能測試,確認發作頻率極低且控制良好,也拿到了適潛證明順利考到證照。
水性要求:你不必是游泳健將!但必須具備基本的水性,能在水中照顧自己。課程通常會有幾個簡單的水中測試(通常在平靜水域如泳池進行):
- 不戴任何器具游泳 200 公尺:不限泳姿(狗爬式也可以!)、不限時間。重點是能連續游完,證明你有基本體能和水感。
- 不借助任何器具,水中漂浮/踩水 10 分鐘:可以換氣,總之就是讓自己頭露在水面上撐十分鐘。這考驗你在水中放鬆和維持浮力的能力。
別緊張,大多數人都能輕鬆通過。教練的目的不是要刁難你,而是確認你在裝備萬一出狀況時,有能力安全回到水面並等待救援。
學習能力與態度:說真的,這點常常被忽略,但我覺得超重要!學習潛水需要吸收理論知識(物理、生理、裝備、環境)、記住安全程序、並在水下熟練操作技巧。你需要:
- 閱讀理解能力:認真讀完教材。
- 聽從指示:在水下,教練或導潛的指令關乎安全,必須嚴格遵守。
- 面對問題冷靜處理:水下遇到小狀況(例如面鏡進水、調節器掉了)難免,慌張是大忌。課程會教你應對技巧,但你要能保持冷靜執行。
- 責任感:潛水永遠是「潛伴制度」(Buddy System),你不僅要對自己負責,也要對你的潛伴負責。了解自己的極限,不逞強。
回想我剛學潛水時,最怕的就是面鏡排水和中性浮力控制。中性浮力不好,不是往上飄就是往下沉,還可能不小心踢到珊瑚礁,超愧疚。教練一直強調「放慢呼吸」,但我一開始緊張就狂吸猛吐… 練了好久才抓到訣竅。潛水證照要求不只是紙面上的條件,更是心態上的準備。
最後一點,無論哪個系統、哪個潛水證照等級,都要求你認真參與所有課程單元(理論、平靜水域技巧練習、開放水域實習),並在教練評估下,熟練掌握所有必要技巧和安全知識,才能獲得簽證。教練不會隨便發證,這點請放心。
滿足這些潛水證照要求,是確保你安全享受潛水樂趣的基石。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,做好心理準備,用開放和認真的態度去學習,海洋的大門就會為你敞開。
潛水新手Q&A:你一定想知道的幾件事
潜水证有几种?
哇,這個問題範圍很大!如果是指「系統」,就如前面講的,常見國際休閒潛水系統主要有PADI、SSI、NAUI等幾大類(就像不同品牌)。如果是指「等級」,在一個系統內從入門的OWD、進階的AOW、各種專長(如高氧、深潛、夜潛等)、救援潛水員、到專業的潛水長、教練等好多等級(就像同一品牌下的不同車款)。所以嚴格來說,世界上有非常非常多種潛水證照!但休閒潛水員最常從PADI OWD或SSI OWD開始。
潛水證照要考幾天?
最基礎的OWD課程,通常需要 3天到4天 的時間(而且是蠻緊湊的幾天)。課程結構大致分三塊:
- 理論學習:看影片、讀教材、上課、最後有個筆試(別擔心,認真讀都會過)。現在很多潛店提供線上理論學習,可以省下1天左右的現場時間。
- 平靜水域練習:通常在泳池或像墾丁後壁湖那種平靜、淺的開放水域。在這裡練習組裝裝備、水下呼吸、面鏡排水、調節器尋回、共用氣源等所有基本技巧。大概需要1-1.5天。
- 開放水域實習:真正下海!把平靜水域學的技能在海洋環境中實際操作,通常需要完成4次海洋潛水(常分兩天進行,一天兩潛)。
有些潛店提供「假日班」或「密集班」(連續幾天完成),也有「彈性班」讓你分段完成(例如利用幾個週末)。AOW課程通常更快,約2-3天,主要是進行5次不同類型的專長潛水(深潛、導航是必修,其他選修如頂尖中性浮力、夜潛等)。時間關鍵在於你的學習速度和技巧掌握度,以及天氣海況是否配合。我當初考OWD,理論線上讀,然後花三天在墾丁搞定平靜水域和海洋實習,累但很充實。
什麼是必修潛水?
在潛水課程(尤其是OWD和AOW)中,「必修潛水」指的是課程大綱裡規定你必須完成並展現相應技能的潛水次數。
以 OWD 為例,通常要求 4次開放水域必修潛水。在這4潛中,你會逐步加深深度,並在教練監督下,於實際海洋環境中完成之前在平靜水域學到的關鍵技巧,例如:
- 裝備組裝檢查
- 入水法(跨步式、背滾式)
- 水下建立正浮力
- 面鏡部分進水排水、面鏡脫著排水
- 調節器尋回、排水
- 使用備用氣源(共生呼吸)
- 中性浮力控制練習
- 水下導航(指北針基礎運用)
- 緊急情況練習(如緊急游泳上升、CESA)
每一潛都有特定的技巧要在水下完成,教練會在過程中評估你是否熟練、安全地掌握。
而在 AOW 課程中,則要求完成 5次必修的專長潛水:
- 深潛(通常是最大深度至30米)
- 水下導航(更精進的指北針和自然導航技巧)
- 另外三潛可從多種專長中選擇(常見如:頂尖中性浮力、夜潛、沉船潛水(非穿透)、水下攝影、放流潛水、高氧空氣理論+體驗潛水等)
這些「必修潛水」是取得證照的必要條件,確保你具備該等級應有的核心技能和經驗。教練會根據你的表現決定你是否通過。所以別以為只是跟著潛下去看魚就好哦!技巧紮實,未來潛水才會更安全、更享受。
呼,寫了這麼多,希望能幫到對潛水有興趣的你!從一個潛水小白到現在能自在享受水下時光,我覺得這條路真的很值得。雖然一開始覺得理論好難、技巧好卡、潛水證照費用有點肉痛,但當你第一次完全靠自己,控制好浮力,靜靜懸浮在藍色世界中,看著魚群從身邊流過,那種寧靜與自由,真的無法言喻。
無論你選擇哪個潛水證照種類,從哪個潛水證照等級開始,都請務必把安全擺在第一,找到可靠的教練,誠實面對潛水證照要求。海洋不會跑掉,等你準備好,隨時歡迎你加入這片藍色星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