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說起要做斗六蛋糕,你可能會想,不就蛋糕嘛,網上食譜一大堆。嘿,還真不是那麼簡單!斗六蛋糕的精髓,就在於它那份“剛剛好”的平衡。它不是戚風那種追求極致的輕盈蓬鬆,也不是磅蛋糕那種厚重的紮實。它介乎兩者之間,口感溼潤綿密,帶著雞蛋香和單純的甜味,樸實卻耐吃。經典的斗六蛋糕食譜,講求的是比例和手法。
- 核心比例是根基: 我試過不少配方,發現一個秘密:雞蛋、糖、麵粉這三樣的重量比例,接近 1 : 1 : 1 (比如 100克 蛋液:100克 糖:100克 麵粉)是很多老師傅堅持的黃金法則。雞蛋是主角,提供結構和溼潤度;糖不只甜,還關係保溼和上色;麵粉是骨架,通常用臺灣在地的低筋麵粉,筋度低才夠鬆軟。
- 油水比例是關鍵: 除了基礎三樣,油脂和液體(通常是牛奶或水)的加入時機和量很重要。傳統做法會加一點液態油(比如沙拉油)和一點牛奶(或水)。油讓蛋糕體更潤口、延緩老化;液體調節麵糊濃稠度(就是所謂的“麵糊比重”)。油和液體加起來的總重量,大約佔雞蛋重量的 25%-30% 左右。加太少,蛋糕乾噎;加太多,結構鬆散。
- 膨脹的秘密武器: 不像海綿蛋糕靠打蛋發泡,也不像戚風靠蛋白霜,傳統斗六蛋糕的膨脹,很大程度依靠 “全蛋打發” 。就是把全蛋液和糖一起打到顏色變淺、體積膨大好幾倍、質地濃稠,滴落下來的痕跡能維持一陣子(這叫“緞帶狀”)。這個打發步驟超關鍵!溫度不能太低(蛋液最好有點溫溫的,約38-40°C最好打發),打發的程度要夠,但又不能打過(打過會消泡)。
- 老師傅的叮嚀: 麵粉加入打發蛋糊時,要用切拌或翻拌的手法,輕柔快速拌勻,避免消泡。這時候,再加入混合好的油水液體(油水要先攪勻乳化),同樣快速輕柔地拌勻。整個過程要快、準、輕。
- 我的失敗教訓: 記得有次偷懶,打蛋時想著一邊看手機,結果蛋液溫度太低,打了半天都發不起來,做出來的蛋糕扁扁硬硬的,像塊發糕,被我媽笑話了好久。所以啊,專注!溫度!打發程度!缺一不可。
尋覓好料:成就一塊好蛋糕的基礎食材
做吃的,食材好不好,騙不了舌頭。斗六蛋糕看似簡單,但對原料的選擇,其實藏著功夫。
- 雞蛋:新鮮是王道! 雞蛋絕對是靈魂中的靈魂!一定要用最新鮮的雞蛋。蛋腥味少,蛋黃顏色漂亮(做出來的蛋糕顏色才金黃誘人),蛋香的濃郁度也更高。我個人偏好用紅殼土雞蛋,香氣更足。挑雞蛋時,記得晃晃,聲音太響的可能不新鮮了。
- 砂糖:單純的甘甜: 傳統斗六蛋糕大多使用細砂糖或特細砂糖。砂糖溶解快,能幫助全蛋打發得更穩定。有些師傅會用一點點海藻糖代替部分砂糖,據說保濕性更好(但我自己實驗覺得差異不太明顯,可能我舌頭鈍?)。千萬別用黑糖或二砂! 味道會跑掉,顏色也不對。
- 麵粉:低筋才對味: 前面提過,絕對是低筋麵粉!筋度低(蛋白質含量約8.5%以下),成品才夠鬆軟。品牌倒是沒太大講究,臺灣常見的水手牌、嘉禾牌低筋粉都行。用前記得過篩兩次,拌入時才不容易結塊,也讓麵粉含點空氣,幫助蛋糕蓬鬆。
- 油脂:無味的守護者: 液體油首選無色無味的,像沙拉油、芥花籽油或玄米油。重點是別搶味。有些講究的店家會用發酵奶油融化後替代液體油,香氣更馥郁(但就不是最傳統的做法了,比較偏日式長崎蛋糕風)。
- 液體:牛奶VS水: 加牛奶(全脂)會讓蛋糕體帶點奶香,口感更潤一點點。加水則是最純粹的雞蛋香。看個人喜好或手邊有啥。我用牛奶居多。
- 不可或缺的香氣點綴: 傳統斗六蛋糕通常會在表面撒上一些芝麻(白芝麻或黑芝麻)或南瓜子。烤過後香氣十足,也增加口感。撒的時候別貪多,薄薄一層就好,不然影響表面平整度。
- 為什麼不加香料? 對!你很少吃到斗六蛋糕有濃濃香草精或檸檬皮屑味的對吧?這就是它質樸的特色,強調食材原味 – 新鮮雞蛋的香醇。(當然,現在有些創新口味會加,但經典款就是這樣簡單純粹)。
來吧!動手做:烘烤出完美斗六蛋糕的實戰步驟
準備好了食材,懂了原理,就擼起袖子幹吧!別怕失敗,多做幾次就抓到感覺了。
- 暖身預備:
- 烤箱預熱!非常重要!溫度要均勻穩定。設定在 170°C – 180°C(視自家烤箱脾氣調整,我家的用175°C最穩)。烤模(通常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深烤模)內壁塗上一層薄薄的無鹽奶油(或噴烤盤油),底部鋪上烘焙紙(脫模神器,必備!)。芝麻/南瓜子準備好。
- 蛋與糖的華爾茲:
- 把雞蛋(全蛋,不用分蛋)打入攪拌盆。加入所有的細砂糖。準備一鍋溫水(大約50-60°C,手摸微燙),把攪拌盆坐在溫水上(盆底別碰到熱水),一邊隔水加溫一邊用打蛋器(手持或桌上型都可)開始攪打。為什麼要隔水加溫?因為溫熱的蛋液更容易被打發,體積膨脹得更大、更穩定!打發全蛋比打發蛋白霜更需要耐心。
- 持續用中高速攪打。你會看到蛋液顏色從深黃慢慢變淺,成為淺黃色、米黃色;體積也會膨脹到原來的 3-4倍大!質地變得非常濃稠、細膩、充滿光澤。提起打蛋頭,滴落的蛋糊能在表面畫出清晰的“8”字紋路,並能維持幾秒鐘不消失(這就是所謂的“緞帶狀”)。這個狀態就OK了!這一步是成敗關鍵,千萬別偷懶縮短時間! (我每次都打到手臂快斷掉… 但值得!)
- 溫柔的結合:麵粉登場
- 將過篩好的低筋麵粉,分 2-3次 加入打發好的蛋糊中。用橡膠刮刀,以翻拌 + 切拌的手法,像炒菜一樣,從盆底往上翻,同時配合切斷麵粉的動作(切記!不要畫圈攪拌!畫圈就是消泡兇手!)。動作要輕、快、有效率。拌到看不見乾粉就停手,千萬別過度攪拌!(拌過頭,麵粉出筋,蛋糕就會變硬變緊實,不是我們要的鬆軟口感)。拌好的麵糊應該還是蓬鬆飽滿的狀態。
- 注入靈魂:油與水的融合
- 把液體油(沙拉油之類)和牛奶(或水)在一個小碗裡先混合攪拌均勻(乳化作用)。
- 取一小部分(約1-2大匙)拌好的麵糊,加入油奶混合物中,用刮刀先大致拌勻。這個動作是為了讓油奶混合物的比重接近主麵糊,等下倒回去才不會沉底。
- 把這個預混合好的油奶糊,倒回主麵糊盆中。再次用輕柔的翻拌 + 切拌手法,快速拌勻。拌到看不到油花,麵糊呈現均勻光滑、有光澤的狀態就立刻停止。過度攪拌是濕潤鬆軟口感的殺手!
- 入模與點綴:
- 將拌好的蛋糕麵糊,從稍高處(約15-20公分)倒入準備好的烤模中。高處倒入可以幫助消除一些大氣泡。倒約 7-8分滿 就好,預留膨脹空間。
- 輕輕在桌上震幾下烤模,震出麵糊裡的大氣泡。
- 最後,均勻地在麵糊表面撒上芝麻或南瓜子(也可以一半芝麻一半南瓜子)。
- 烘烤與觀察:耐心是美德
- 將烤模小心地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下層。千萬別放太高,表面容易焦太快。
- 設定時間約 45-60分鐘(視烤模大小深淺而定)。重點來了:斗六蛋糕成功的另一關鍵 – 「水浴法」或「蒸烤法」!
- 水浴法(烤盤加熱水): 在烘烤時,於烤箱最下層放一個深烤盤,倒入 1-2公分高的熱水,再將裝有蛋糕麵糊的烤模放在裝水的烤盤上(或架在烤網上,烤網置於裝水烤盤的上方一格)烘烤。這個方法提供蒸氣,讓蛋糕體更濕潤,表面不容易裂開或過度上色。
- 蒸烤法(表面蓋鋁箔紙): 如果你沒有足夠深的烤盤做水浴,可以在蛋糕入爐烤約 15-20分鐘,表面稍微凝固定型後(顏色還沒變深前),輕輕地在烤模上方蓋上一張鋁箔紙(避免直接壓到蛋糕表面),繼續烘烤。這樣也能有效防止表面烤焦或裂開,同時讓內部慢慢熟透。(我個人比較常用這個方法,方便點)。
- 如何判斷熟了沒? 時間只是參考!大約烤到40分鐘時,可以開始觀察:
- 蛋糕體膨脹到最高點後,稍稍回縮一點點,穩定下來。
- 表面呈現均勻漂亮的金黃色(蓋了鋁箔紙的,在最後5-10分鐘可以拿掉鋁箔紙讓表面上色)。
- 最可靠的方法:用一支細長的竹籤或蛋糕測試針,從蛋糕中心插進去,拔出來如果是乾淨的,沒有濕黏的麵糊沾附,就表示熟了!如果有沾黏,繼續烤幾分鐘再測試。
- 按壓蛋糕中央,感覺有彈性,不會下陷。
- 出爐與脫模:等待的藝術
- 烤好後,立刻將蛋糕從烤箱取出!連同烤模在桌上重敲一下釋放熱氣(防止回縮)。這是重要步驟!
- 馬上脫模! 不要等涼了才脫!因為斗六蛋糕體濕潤,在熱脹冷縮下,涼了才脫模容易讓蛋糕腰縮(側面凹陷)或底部濕黏。用薄刀(或脫模刀)沿著烤模內壁小心劃一圈(如果你有塗油鋪紙,這步會容易很多),然後倒扣在鋪了烘焙紙的網架上。小心撕掉底部的烘焙紙(如果底部有鋪的話),再輕輕將蛋糕翻正(正面朝上)放涼。一定要完全放涼! 熱的時候切會散掉,口感也不對。這等待的時間最磨人,香氣一直飄出來… 忍!
- 切片享用:樸實的幸福
- 等蛋糕完全冷卻後,用鋒利的刀(最好是鋸齒刀),切成適當大小塊狀。看看那個切面!應該是組織細密、顏色均勻、帶著溫柔濕潤感的淡黃色。一口咬下,蛋香濃鬱,口感是紮實中帶著綿軟濕潤,甜度恰到好處,加上表面的芝麻香… 啊!這就是經典斗六蛋糕的魅力!配上一杯熱茶或黑咖啡,完美下午茶。
- 等蛋糕完全冷卻後,用鋒利的刀(最好是鋸齒刀),切成適當大小塊狀。看看那個切面!應該是組織細密、顏色均勻、帶著溫柔濕潤感的淡黃色。一口咬下,蛋香濃鬱,口感是紮實中帶著綿軟濕潤,甜度恰到好處,加上表面的芝麻香… 啊!這就是經典斗六蛋糕的魅力!配上一杯熱茶或黑咖啡,完美下午茶。
講了這麼多,幫大家整理幾個實用小撇步(重點筆記!):
- 雞蛋溫度是關鍵: 打發前一定要回溫或隔水加溫,才能打到理想狀態。
- 打發程度要足夠: 緞帶狀!緞帶狀!緞帶狀!(很重要說三遍)
- 翻拌手法要輕柔: 避免消泡,避免出筋。快而準。
- 烘烤溫度要適中: 太低烤不熟,太高易裂易焦。170-180°C是主流。
- 防止爆裂/焦黑: 務必使用 水浴法 或 蓋鋁箔紙蒸烤法!
- 出爐立刻脫模: 並翻正放涼,避免底部濕氣悶住或腰部凹陷。
- 完全冷卻再切: 心急吃不了好蛋糕!
斗六蛋糕 vs. 其他古早味蛋糕 簡單比一比
特性 | 斗六蛋糕 (經典款) | 蜂蜜蛋糕 (日式長崎) | 傳統雞蛋糕 (臺式) | 古早味蛋糕 (近年流行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主要風味 | 濃鬱雞蛋香,單純甜味 | 明顯蜂蜜香,甜味較突出 | 雞蛋香,但較單薄 | 雞蛋牛奶香,油香較明顯 |
口感 | 紮實中帶綿軟濕潤,組織細密 | 極致濕潤綿密,近乎入口即化 | 通常較為鬆軟乾爽 | 非常綿軟濕潤,類似戚風+海綿 |
甜度 | 中等,強調蛋香平衡 | 中高,蜂蜜甜為主 | 中等 | 中等偏上(視配方) |
蓬鬆來源 | 全蛋打發 | 全蛋打發 (+蜂蜜) | 泡打粉居多 | 分蛋法(蛋白霜)為主 |
油脂使用 | 少量液體油 | 通常用奶油或液體油 | 少量或不加 | 液體油(較多) |
特色配料 | 表面芝麻/南瓜子 | 通常無配料 | 無 | 可加起司片、肉鬆等 |
模具/烤法 | 方形/長方深模,常需水浴/蓋箔 | 專用長方木框,必用水浴 | 各式小型模具,直接烤 | 方形深模+水浴 |
儲存性 | 極佳,常溫密封可放數天仍濕潤 | 佳,冷藏更濕潤 | 普通,易乾 | 佳,冷藏儲存 |
Q&A:關於斗六蛋糕,你可能想知道的…
Q: 斗六蛋糕哪裡買最道地?一定要去斗六嗎?
A: 當然,雲林斗六是發源地,當地有幾間數十年老店,像西市鄧肉圓斜對面那攤(下午才有)、或一些傳統市場裡的攤位,味道最傳統。不過現在很多麵包店、甚至網購也賣標榜”斗六蛋糕”的產品。我覺得重點還是看做法和口感是否符合前面說的特色(全蛋打發、濕潤紮實、單純蛋香、表面芝麻)。有些店做的偏乾或太甜,或是用分蛋法(像古早味蛋糕),味道就不太一樣了。如果沒辦法去斗六,多試幾家在地烘焙坊,或看看網購評價,找強調”傳統工法”、”全蛋打發”的。
Q: 為什麼我做的斗六蛋糕表面容易裂開?中間有時濕黏?
A: 這兩個是常見問題!
- 表面裂開: 最大的可能性是 “烤箱溫度過高” 或 “沒用水浴/蓋鋁箔紙保護”。表面快速結皮定型,但內部還在膨脹漲大,就會撐破錶面。另一個可能是 “烤模太小”,麵糊裝太滿,膨脹空間不足也會頂裂。記得降點烤箱溫度(調低10°C試試),並且務必使用水浴或及時蓋鋁箔紙(表面微凝固定色就蓋)。
- 中間濕黏/沒熟透: 主要是 “烘烤時間不足” 或 “烤箱火力不均勻/溫度不夠”。別太依賴計時器,一定要 “用竹籤測試” 中心點是否乾淨!如果竹籤帶出濕麵糊,就再多烤5-10分鐘,並確認烤模放在烤箱中下層(受熱較均勻)。
Q: 吃不完的斗六蛋糕怎麼儲存最好?隔天口感會差很多嗎?
A: 傳統斗六蛋糕因為油脂含量相對較低(比起重奶油蛋糕),主要依靠全蛋打發的濕潤度和糖的保水性,只要 “密封好”,放在 “陰涼乾燥處”(夏天太熱可放冷藏),儲存 3-5天 都沒問題,而且口感變化不大!我覺得隔天甚至第三天,味道反而更融合,濕潤度依舊好。千萬不要裸露放在室溫下太久,容易變乾。冷藏過的,拿出來稍微回溫一下再吃,風味最佳。它的儲存性算是古早味蛋糕裡很優秀的!這也是我愛它的原因之一,一次做一條可以慢慢享受。
斗六蛋糕,就是這樣一款靠基本功和真材實料取勝的糕點。沒有花俏的外表或炫技的成分,那份樸實的蛋香和溫柔的口感,吃過就懂。下次有機會到雲林斗六,記得去小巷弄裡找找那傳統的滋味;或者更有心,照著上面的方法,自己動手試試看吧!那份出爐時的香氣和成就感,絕對值得。做壞了也別氣餒,找出原因再試一次,總會成功的!(像我第一次那個發糕樣… 現在想想也是有趣的回憶啦!)